發布:台灣微告
歡迎隨時來信詢問~ E-mail: taiwan-info@microad.co.jp
如今全球有不少企業把 AI 納入業務使用的範疇,或使用第三方 AI 服務平台,員工勢必要逐漸適應與 AI 相關的工作職務,有些公司會直接在舊有的職稱上加上 AI 二字作為代表,例如:AI 工程師、AI 影音產品製作人等,即便並非每個職位都與 AI 有實質連結,卻也代表所有人都意識到 AI 是企業中重要且不可忽視的一環,實際上這也是一個必經的變遷,就像過去數位剛開始興起時,也有很多與數位相關的職稱因應而生,例如:數位內容總監、數位優化師等。
AI 職稱「過渡期」培養 AI 工作思維
放眼至今,數位的存在已是全體共識,即便職稱沒有強調「數位」,所有品牌也都具備數位意識,在做行銷策劃時,自然會以數位思維做事,因此當有新技術、新市場機制誕生,因應而生的「AI」職稱也是過渡期中必要性的存,未來當 AI 更為普及,企業、消費者都更為習慣處於 AI 的環境中工作後,AI 職稱也可能因此「界線」越來越模糊而消失,品牌與企業在現階段除了意識到職稱、工作型態的轉變外,可以開始提前做好培養人員的 AI 思維。
為何培養AI思維很重要?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分析發現,未來新的一波失業潮將與AI有密切關聯,像是客戶服務、零售餐飲等行政文職等,至少減少630萬的工作機會,尤其涉及大量重複性工作、數據收集或可自動化系統處理的工作任務,儘管部分行業仍需要傳統專業能力,但整體來說還是備受影響,當然,AI 不見得會面取代人類。
思考 AI 職稱誕生的兩個涵義
回頭探討企業在職稱裡冠上AI的兩個重要涵義發現,在AI工作環境下保持個人「判斷力」是很重要的。第一,AI驅使人類前進。以「AI廣告優化師」為例,現在有不少媒體購買平台或大數據平台已結合AI人工智慧「自動化」運作,AI廣告優化師除了要與時俱進了解平台的進化特質,更要學習駕馭操作,與AI相輔相成完成任務,而非擔心被取代。第二,維持個人判斷力。AI的便利使得人們習慣性想依靠AI完成任何事,但各行各業皆有不同的專業須面對,AI雖然是「工作得力助手」,多數時候仍須專業的人為判斷。
觀察全球市場趨勢變化,AI確實銳不可擋,但這股「AI大流行」現象有沒有可能是暫時的?或許應該說,當人們對AI有了更全面地運用及理解,便可以用「平常心」去接受新科技常態運用,今年有一些企業想搭上這股AI大流行熱潮,需先停下腳步思考,企業本身業務是否合適現在就引進AI技術,評估品牌可適性後再做出決定。